前一阵因为30岁前的焦虑写了不少骚柔的抒情小散文,不过除了感叹一下岁月蹉跎外,那种文章的价值也就仅限于此了。但是毕竟我们还是得生活不是,所以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最俗的“房子和就业”问题。
房价到底贵不贵,我们现在是否应该上车?
现在我回过头看之前的观点,觉得依然没什么问题。而且读完这本书的一些相关数据和论证后,便更加坚定了之前的观点——我们的房价绝大多数都是没有泡沫的!(至少Top10的城市)
我知道说完这话,有些人肯定已经想开骂了,不过别急,我们还是先把数据看完再骂也不迟。
再说之前,有个很形象的类比,我希望你一定要了解到——买房就是买这个城市的股票(注意宏观来看,买房其实也相当于买国家这只股票,但是国内房价的情况已经野蛮生长过了那个阶段,所以城市肯定更为适合当下情况)
关于房价的真正增速,本文作者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金融教授香帅老师和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徐远教授给出了这样一个公式供大家参考。
房价增速=经济增速+通货膨胀速度+城市化速度
根据这个公式,过去20年的中国城市房价应该涨多少呢?过去20年的平均经济增速大约是9.5%,通胀速度大约是2.5%,城市化程度大约是1.5%,三项加起来每年房价增速就是13.5%。
也就是说,根据前述描述,我国过去20年房价应该增长12.5倍,这个和实际全国房价平均增速差不多。大城市快一点,小城市慢点,没有证据证明中国房价涨过头了。
再看看大家总爱拿来比较的日本,从二战结束到1990年,日本的地价累计上涨了1000多倍,反观中国,从1998年到现在,房价也就涨了不到20倍,所以日本和中国现在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论点我觉得十分站得住脚,那就是中国经济的基本盘。从刚才那个公式我们不难看出,其实经济增速才是房价增长的核心动力,而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速到底在全球处在一个什么位置呢?
世界银行曾预测,2019年全球增速为2.6%,欧盟只有1.2%,美国2.5%,日本则是0.8,中国目前的6%出头的增速是美国的2倍多,欧盟的5倍,日本的7倍多。
而到了2020年,虽然全球经济短期可能会因为疫情而受到一些消极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中国目前的经济基本盘和增长潜力无疑还是要远超其他发达经济体。
尤其是从16年至今我国为了挤泡沫,实行了较为“紧”货币政策,使得我们较其他经济体有了更大的降息空间和更为灵活地财务手段。
书中还有一个数据十分有必要注意一下,那就是人口集聚程度,2019年,中国常住人口最多的前30位大城市的人口数量占全国人口比重才25%,远远低于同期美国的46%。
再加上我们19年刚破60%的城市化率(美国等发达国家均在80%以上),这两个指标意味着,长期看我国一二线城市核心区域及所覆盖城市圈的房价,还是有着巨大的升值空间的。
基于以上分析,如果大家还有有闲钱的话,能上车就尽早上车吧(但要提前考虑好城市和位置)。
关于就业选择的趋势分析
说完房子我们再来说说就业。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最大的价值就是给了一些很新的统计数据,来帮助我们思考当下趋势。
大家可能近两年听了不少蓝领崛起的消息,什么美甲师、装修队、健身教练等日薪几百甚至上千元的都市传说不绝于耳。他们的实际收入状况如何呢?
我们以健身教练为例,在过去2年健身教练的招聘薪资上涨了7.1%,2019年健身教练每月平均薪资为8636元(一线城市普遍在1~3万元),是工厂流水线普通工人的1.7倍。更可怕的10年之后,健身教练的收入将是流水线工人的4.4倍。
不仅仅是健身教练,据美团点评最新的数据,超过28%的宠物医生月收入在2万元人民币,河狸家工作经验不到2年的美甲师平均收入8000元/月,超过了工作3年,本科毕业生的7441元。北京的月嫂平均月收入达到了1.21万元/月。
同样是所谓的蓝领职业,为何他们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差距?是因为在他们选择职业时,选了两条不同的道路。一种是跟着时间的推移“会老越值钱”的“滚雪球”之路,另一种是没有很好的方法享受时间红利的“推石头”之路。
书中给出了一个表格,典型的“滚雪球”之路的职业有,医生(包括心理医生)、程序员、芯片/半导体工程师,美容美发师、美睫美甲师、宠物美容师、健身教练等。
他们都会跟着时间的增长,自己的年薪将有一个质的飞跃,5年后的平均月薪会增长1~2倍不等。
而“推石头”之路的典型职业如:服务员,普通操作工,行政文职(无具体业务)等。
他们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大和体力的下降,不能很好的完成之前的工作,同时也并不能享受到长时间从事单一职业带来的“专业加成”,工资可能会慢慢的低。
最后真的希望我们大家在2020年这个不太平的年份,能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无论是投资,还是专业选择都能真正做到“三思而后行”。
彩蛋1:
大家应该都听过,巴菲特那句著名的:“别人贪婪的时候你恐惧,别人恐惧的时候你要贪婪。”
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其实巴菲特一生只在三个不同的场合重复过这句话,时间分别是1987年和2005年致股东信中,以及2008年在《纽约时报》的采访中。
so,其中的深意是......你懂得~
彩蛋2:
给大家报个喜,我的美股和港股在3月时已经全部清仓,5年战绩应该还算不错(30%年化收益率),一方面得益于个人投资者没那么限制的优势,另外一方面是因为读了不少相关的书。所以发个截图和大家一起乐呵乐呵哈~